close

維也納古典樂派

這個時期歐洲發生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,造成資產階級的興起,他們體現出文藝復興以來對人性的追求,反對禁慾,而當時商業經濟中心的維也納,重要代表人物居住於此,便成為音樂文化最發達的城市。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有交響樂之父海頓(Franz Joseph Haydn1732-1809)、音樂天才莫札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)和樂聖貝多芬(Ludwig van Beethoven1770—1827)。音樂題材受到人文主義與啟蒙運動影響,主要在情感表達與哲里思維表達,並且作品中有民族精神。題裁上主要的成就就是確立了交響曲、四重奏、協奏曲、奏鸣曲等形式。風格上對音樂表達理性和精巧技藝,要求作品整體形式的一致性、穩定性。

浪漫主義音樂

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帶有強烈主觀意識的情感主義,而音樂成為浪漫主義者最理想的藝術表達方式,比如黑格爾(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—1831)在《美學》提到音樂是通過聲音來表達心境、情感和情欲的。浪漫主義音樂者側重個人生活體驗與對內心世界的描繪,強調個性與個人情感表達,追求富於幻想、先名的音樂色彩。題材帶有傳性性與虛構性,靈感來自大自然。音樂創作是獨立,不為貴族的,也因此擴大音樂表現的空間。音樂表現形式中,他們開始將音色作為樂曲一種表現手法。題裁上,受到古典樂派影響,交響樂逐漸重要,創作更為謹慎,幅度也比古典樂派長,但相對的作品數量就比較少。另外題裁在這時期也有創新,比如幻想曲、即興曲、狂想曲、夜曲等,小型題裁更適合情感表達。代表人物有舒曼、李斯特、孟德爾頌、華格納、柴可夫斯基、理查史特勞斯等。

浪漫主義音樂著重表達個人情感,無可避免也會表達出對國家民族的情感,因此在浪漫主義中的民族樂派就此產生。題材便跟國家民族,不論是民族歷史傳說、國家風情、國家情感。音樂風格則是大量應用民間音樂素材,與傳統音樂的表現手法和創作技巧作結合,使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。其主要貢獻在創力各國各具特色的音樂,在民族運動中也發揮稱職的作用,豐富了歐洲音樂。

印象主義音樂

印象主義音樂是受到印象主義繪畫和象徵主義文學影響發展而來的,試圖擺脫傳統的束縛,音樂風格表現在音響的強弱與音色的變化,但它的題材、內容只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,缺乏深刻的思想性和社會意義,僅在二十世紀風靡一時,代表人物為德彪西(Achille-Claude Debussy,1862-1918)。


 參考資料

  • Ø   主要參考資料:

ž   西方音樂史/朱秋華/北京/北京大學出版社/2002

ž   歐洲音樂史/張洪島/北京/人民音樂出版社/2005

  • Ø   網路參考資源:

ž   百度百科

ž   Wikipedia

ž   維基百科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以虛受人 的頭像
    以虛受人

    學思齋

    以虛受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